其次,技击方法在实际对抗中的具体应用,也即在实际对抗中进攻与防守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技法。虽然人们使用这种技法的最终目的相同,但其具体的技法却是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到现在已无高低优劣之别。这是因为,一方面粗糙原始的技法已经在残酷的实战中逐渐被淘汰;而另一方面技法能否发挥其作用完全取决于使用此技法之人,也即此人能否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此技法于实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在徒手格斗中,既然所有的人都是利用自己身体来进攻与防守的,因此所有技法归纳起来不外乎打法、身法与步伐。所谓区别也即流派仅指其具体使用时的不同方法和习惯特点而已。 太极拳的技法前人已做了完备的总结。这就是:棚、捋、挤、按、采、埒、肘、靠、粘、黏、连、随、腾、闪、擢、空这十六个字。而这其中又包含了刚与柔,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棚、挤、采、靠、粘、连、腾、擢看作刚和主动,把另外八个字理解为柔与被动。需要指出的是,这十六个字完全是防守的概念。所谓刚柔、主动与被动也是就防守而言。为什么太极拳要把防守提高到如此高的高度呢?这正是太极拳运动的精妙所在,这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体现。这也即是孙子兵法所提战斗的基本原则:“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此外,防守还有下面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当我方实力相对较弱,暂无力主动发起进攻时。此时就需要用严密防守的方法以待事态的转变。第二,敌我实力相当或我方实力处于优势时,此时由于进攻时机尚未此成熟(这包括我方实力虽占优势但尚不能取得绝对优势以及由于对方防守严密我方还未能找到有利的进攻方向时)。此时也需要出色的防守从而不给对方以可趁之机。第三,当我方进攻受挫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使我方处于被动地位时。这时出色的防守就可帮助我方及时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争取到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 我们如何具体运用这十六个字呢?这十六个字具体运用的方法就体现在着式中。这也即人们现在通常所谓的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 这些着式是先人在大量实战基础上不断总结并完善起来的最具实战效果的技术动作组合,可以说是攻防兼备。也就是说既包含了防守也包含了各种打法。着与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着是指身体在进攻与防守时的运动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技法的具体体现。而式则是指身体在运动时的姿态,这包括重心的位置以及手与脚的位置等。 着式的不同即产生了不同的流派。而让着式发挥其应有效果并达到取胜的目的则完全在使用者对其使用着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应用上。这也就是前面所指出的流派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的原因。 我们又如何运用着式于实战呢?首先应进行不同着式固定组合的练习,亦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进行套路练习。练习者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能加深对着式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掌握不同着式之间攻防是如何相互衔接、转化和运用的。在此基础上,练习者就可对不同着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的练习。这包括对同一着式的反复应用和对不同着式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自由组合搭配两个方面。通过这些练习,使用者一方面对所有着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使用者在这些着式中找到最适合自身身体条件及特点的一些着式并加以反复练习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突出技能和杀手锏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并能在实战中抓住机会做到一着制敌。 技击的最终目的是要战胜对方。这就需要给予对方以强有力的打击。因而打法也就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方法。那我们何时去打呢?我们说上述十六个字之后都可以加上一个打字。打还是不打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势。有机会就要毫不犹豫地给对方以致命一击,每有机会就要继续与对方进行周旋从而创造出打的机会。 打击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使整个身体能统一协调的行动进而做到“劲归于一”。这就需要理解五行的理念。五行的理念是我们先人用自然界五种不同物质(金木水火土)来说明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脚、腿、腹、手、臂看作是太极拳中的五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体现在协调性上。协调性即是指身体两部分及以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身体的全部)在同一时间内为达到同一个目的而共同使身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度的协调性后才是达到了五行的要求。 我们的大脑对身体也即五行起统领和决定性作用。这一方面是说我们的一切行动由其支配,另一方面身体各部分之间运动的协调性也是由大脑中的神经系统所决定的。这也可理解为另一种意义上乾与坤、刚与柔的关系,也即精神与肉体的关系。 人们用什么为武器去打击对方呢?可以说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作为武器用来攻击对方。但人体有一些脆弱部分不仅不能用于攻击对方而且还要认真加以保护,例如我们的头部。这也是任何经过训练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以卵击石”的蠢事。我们用于攻击而经常使用的主要部位为手、肘、脚、膝等。而最主要的武器无疑是手。根据用于打击的部位,手又可分为拳与掌。因此打击的方法也就是使用这些部位的方法。太极拳的各种打法在着式中已有充分体现。这包括:搬拦锤、手挥琵琶、左右蹬脚以及膝与肘的各种应用等等。 打击的效果取决于判断准确性、移动速度、打击力量和打击对方的部位。判断准确性体现在对打击时机的正确把握;移动速度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身体运动能力;打击力量则取决于打击距离、身体协调性和肌肉质量;而打击部位就是我们一定要寻找对方最薄弱的部位来进行打击,此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即用最小的力量,付出最小的代价而得到最大的收获。在这些因素中,力量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者不具备给对方以强有力一击的能力,以上所有的讨论也就仅为纸上谈兵。 临敌之时,我们采取何种姿势呢?此时应双脚前后开立比肩稍宽,双腿微屈,收腹含胸,微收下颚,双臂放松下垂,两手自然弯曲,两眼平视对方,重心稳定在两腿中间。形象地说即:“立如平准,不偏不倚”。实际交手,则应在保存自己,战胜对方的原则指导下,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技战术,此外并无固定法则。 为使自身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并掌握必备的技能和基本的实战经验以期在实际对抗中取胜,持续有效的科学训练就是实现此目的的唯一的方法。所谓方法在此就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由个体针对性,循序渐进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因此训练也就包含身体素质训练或称通用训练和太极拳专项训练两个部分。这里主要谈一下太极拳专项训练。首先初学者应在开始阶段降低难度。即把一个整体动作——一个完整的着式——分开来练习。具体来说就是手、脚、身体各部分动作分开练习,然后在整合为一。这是因为在人体所有运动技能中,与速度、力量、反应时间相比,协调性是最关键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能。它要求人的神经系统能统一协调人体各部分的运动使之相互配合而实现一个目的并最终做到“劲归于一”。其次是慢。这首先也是因为太极拳运动“一动无有不动”,因而就需要人体具备极强的协调性。这也就是说为达到“一动”的目的需要全身几乎所有部分都要同时运动,而慢就能使初学者有充分的时间在着式的整体训练中来逐步提高其协调性。同时,慢还可以使初学者逐渐形成正确、稳定的动力定型,即使动作成为由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因而也是不会因主客观因素而改变的牢固的运动模式。另外,慢还可以使练习者对重心的移动有精确的控制从而在对抗中有高于对方的平衡能力。 最后,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取得实战经验。而在模拟真实实战环境下的训练也就是最高水平的训练。“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主要就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所致。此外,懂劲、双重、界限、重心这四个核心概念也都需要在实战中才能不断加深理解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整个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