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的哲学原理
中国人认为宇宙及其所有物质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阴与阳。而把这两个部分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即为太极。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具体的就宇宙星体而言,阳就是能主动释放能量的物体;阴则为被动接收能量的物体。最简单的举例来说,阳即为太阳,阴即为地球。
太极拳是按照《易》之原理,即遵循着中国人最根本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而创立的。因此,其整个运动原理也是以《易》之原则为指导的。这是人们的一个共识。但传统理论认为太极拳是一项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运动则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片面的。与所有竞技运动一样,实力也是太极拳使用者取胜最基本的因素。而实力则表现在精神力量、身体条件、技术水平、实战经验等几个方面。
那么《易》究竟为太极拳提供了哪些指导思想及运动原理呢?首先,一个太极拳练习者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即为太极。他本身就包含了阴与阳这两个方面并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出了阴与阳的属性。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即为阳,身体(肉体)则为阴。这也是他自身运动过程中的属性。另外,就太极拳使用者在与对手对抗中的运动而言,我们也可以认为进攻为阳,防守为阴;主动为阳,被动为阴;扩张为阳,收缩为阴;身体强者(仅指力量而言)为阳,身体弱者为阴。
其次,动是从静开始的而动之后又必然归于静。又由于练习者本身就是一个太极,因此其自身无论静与动都必然的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说过精神即为阳身体即为阴,所以它们的动静是不同的。《易》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坤即为阳阴)。另外,乾的性质也可称为刚、健,坤的性质称为柔、顺。这就是太极拳运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及运动原理。
第三,既然精神为阳为乾,则精神之动静就是乾之动静;相应的身体之动静也就是坤之动静。故精神之静应专。专即精神要高度集中于一物而不能有任何的杂念。在自我练习时,专就是专注于自我即自己的身体,感受自我的存在;在与对手对抗时,则要全神贯注于对方的一举一动。精神之动则要直。直即要有敢于迎接任何挑战并战胜一切险阻之不屈意志以及对赢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而身体之静则要翕。翕就是身体要彻底放松从而达到自然合拢的状态;身体之动则应辟。辟就是开,就是身体动作要舒展,动作要做到位。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身体之动要始终处于精神之动的引领之下。这就是乾健坤顺、乾刚坤柔的原则。在这里,精神之动是先导身体之动是后随;精神之动在前身体之动在后。同时,身体动之柔不是动的软弱无力,而应做到:“坤至柔而动也刚。”精神之静与身体之静结合起来的状态即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精神之动与身体之动结合在一起即应如天地运行一样:“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在双方对抗中,对抗中的双方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太极——一个新的阴阳体。与前一个太极不同之处在于此太极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目的也是一样的:战胜对方。这也是前一个太极中阴阳关系是固定的不变的而后一个太极中阴阳关系是不确定的可互相转变的原因之所在。这就是攻与防,打与化的关系。这时双方或阴或阳将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及当时现场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此时,所要做到的就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也是实际对抗中总的指导原则。在这里,“神”就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何谓神呢?《易》对神有明确的解释:“阴阳不测之谓神。”何谓阴阳不测呢?阴阳不测就是无法判断其是阴还是阳。也就是其可能是阴也可能是阳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这就是静与动之间的一种状态。试探和反试探就是这种状态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这也是双方对抗开始时的必然选择。通过高质量的试探我们可以比较迅速准确的了解对手的实力并为我们进一步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同时,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及行动意图并有意暴露一些“弱点”从而诱使对方出现判断错误进而导致行动的失误:这就是反试探。
在此,最重要的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实力理解为一个相对概念。因为,一个最具实力的人也必然的会存在其自身的弱点。这不仅是由于实力是由四个方面所综合组成而且是因为不论其经验如何丰富都不能保证他在下一次的对抗中不犯错误。这也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所谓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乃是指弱小的一方其实力不足以对另一方的弱点构成现实的威胁。
当双方通过试探判断出对方的实力后,实力强者就要对对方的弱点主动发起进攻以期尽快结束战斗。而实力弱者则应采取周旋的战略并尽可能在此过程中发现对方的失误并抓住机会给予致命一击。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双方实力差距不大或势均力敌的情况。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则对于弱小的一方而言“走”就是其免于灭顶之灾的唯一的选择。
|